400-008-9962
新闻资讯
2019年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2019-08-19 恒信源集团

为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号召,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智校园”)发挥在教育领域的个性化服务及人才培养能力,提供49项价值1814万元的项目支持。拟就以下项目与高校开展合作,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方向。项目内容包括: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开发);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训、科研环境建设);3)实践条件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9年,纳智校园针对产业人才需求,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上与高校进行深度产学合作,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助力高校教学创新与改革,“以研优产,以产促教。”促进院校与产业之间的融合。


一、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指导下,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包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大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围绕目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领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高校在这些领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结合相关前沿技术的发展,产业化技术岗位的需求,开发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建成一批高质量、可共享的课程教案和教学实验资源。这些建设成果将向社会开放,任何高校都可以参考借鉴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实践条件建设项目以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行业及岗位需求,以企业级生产环境和典型行业应用案例为蓝本,真正落实“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包含专业教师技术培训、教学团队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协助培育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高校教师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实战能力。


二、项目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拟设立20个项目。将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方向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培养的课程建设项目。纳智校园将为通过审批的项目提供标准的课程资源建设模板。

1.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设立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项目5项。拟支持的方向包括“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分布式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虚拟化技术等)。

2.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设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5项。“云计算”专业方向(容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架构、云存储系统、云计算应用开发、云系统运维等) ;“大数据”专业方向(大数据系统架构、NoSQL数据库、大数据应用开发、数据挖据分析、实时大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等); “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与推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图像识别、计算机语音处理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拟设立4个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和当前的产业技术热点,协助提升一线教学教师的理论及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包含专业教师技术培训、教学团队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2项。纳智校园和立项院校共同组织策划,确定培训方向、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培训周期、培训模式等事项。面向全国高校教师开展相关专业的线上、线下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教学经验分享、项目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2.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针对已开设或拟开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进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尤其支持以校企协同合作模式,在企业的协助下,培养出能够胜任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完整体系教学工作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应不少于5人。


(三)实践条件建设项目

拟设立25个项目。将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20项。拟支持的实验实训室应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突破传统实验室建设模式,具备云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进行实验实训教学。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项。拟申请的学校应以校企合作方式,与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具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满足相关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更能为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培养和实训。


三、申报条件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1.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项目。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该课程至少已开设2年以上,不接受之前没有开课基础的院校进行该项目申报。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32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应以开设相关专业为基础,申报方有该课程的教学经历或相关课程建设能力。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48学时,实验资源通过验证,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

3.申报开发的实验课程被评为省级、市级或校级的精品实验课程建设项目将优先考虑。

4.申报开发的实验教学资源应以实际教学为依据,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及课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专业性强,实验资源质量高的课程通过项目申报。


(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1.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综合考虑申报院校在专业建设、区域影响力、组织宣传能力、培训环境、交通住宿等方面实力。

2.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设立(或拟设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教研室及教师团队,并搭建有相关专业的教科研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能力学习和训练的环境资源。

3.优先考虑与纳智校园已经有合作项目的院校。


(三)实践条件建设项目

1.院校领导大力支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开展,对获批的建设项目给予100平米以上的场地。

2.申报项目应具备云环境,并搭建符合建设要求,能满足合作专业用于教学、实验实训、创新要求,可作为企业的实践基地。

3.优先考虑引入使用纳智教学云平台作为自身实验教学平台的合作院校。

4.优先考虑与纳智校园已经有合作项目的院校。


(四)高校需指定一至两人为项目指定对接人

此外请注意:每位老师请申报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我们不鼓励多项申报。对于之前3年内已经获得同类资助的老师,我们不再接受申报,但欢迎进行错项申报,即选择申报其它未获得过该类资助的项目类型。


四、建设要求


(一)立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习题描述。

2.教师授课教案:每章节均提供PPT课件,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

3.典型教学案例: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发2个典型教学案例。

4.习题库: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并给出参考答案。试题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判断对错、综合等多种题型。每门课各类型习题总数不少于500道。

5.课程实验:提供标准模板的实验手册(包含不限于实验描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工具说明、实验环境描述)。

6.实验工具:软件工具及应用系统,需与部署的云平台版本要匹配,并配有详细的实验操作说明

7.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文档中需包含实验步骤截图,每个必需步骤带一个截图和说明,提供完整的实验操作步骤,提供实验操作讲解录屏。


(二)立项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

2.能够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和实验环境。

3.设计合理的完整培训方案。


(三)立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有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2.有相应的教师教科研平台。

3.入选团队的教师,能胜任至少2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四)立项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100平米以上,符合实验室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2.实验实训室应能满足至少50人同时上课。

3.实验实训室须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教师机等)。

4.实验室具备Internet网络功能,带宽不低于10M。


(五)立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00平米以上,能满足至少30人同时使用。

2.有相应的软件平台,具备必须的开发工具,可提供专业实训及培训。

3.合作的企业具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任一技术方向的产业背景,可为学校提供相应的产业应用案例。

4.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应提供不少于3个真实行业应用案例,以指导学生实践。(若有源代码,请给出源代码文件。)


五、支持办法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项目5项,每项支持经费3万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5项,每项支持经费3万元。

3.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二)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2项,每项支持经费1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提供企业的专业团队进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培训。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三)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每项支持经费1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提供专业的企业工程师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课程教学能力培训。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四)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20项。每项支持经费4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利用来自企业的专业团队多年技术积累,为申报院校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项。每项支持经费4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当前行业应用开展情况,为获批项目提供必要的应用案例支持,协助完成项目所需的实训案例建设。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5.纳智校园利用实训基地建设后的实训和培训能力,以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更广泛的专业拓展培训。


六、申请办法


(一)申报者应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http://cxhz.hep.com.cn/)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并下载《2019年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进行填写。


(二)项目申报人须在平台项目截止时间前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若有任何疑问

请致电: 18335135092(周怡丞)15510019339(焦望龙)

             15801640313(吕  鑫)13522953686(贾恩明)                  

邮  箱: zycgzh@outlook.com


(三)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于2019年9月组织专家进行申报项目评审,并公布入选项目名单。


(四)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与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签署立项项目协议书。立项项目周期为一年,所有工作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签署后一年内完成。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对项目进行验收。

标签: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热门文章推荐
合作报名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报考阶段
  • 报名项目
  • 报考国家及类型
  • 学       校
2019年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2019-08-19

为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号召,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智校园”)发挥在教育领域的个性化服务及人才培养能力,提供49项价值1814万元的项目支持。拟就以下项目与高校开展合作,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方向。项目内容包括: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开发);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训、科研环境建设);3)实践条件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9年,纳智校园针对产业人才需求,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上与高校进行深度产学合作,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助力高校教学创新与改革,“以研优产,以产促教。”促进院校与产业之间的融合。


一、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指导下,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包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大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围绕目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领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高校在这些领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结合相关前沿技术的发展,产业化技术岗位的需求,开发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建成一批高质量、可共享的课程教案和教学实验资源。这些建设成果将向社会开放,任何高校都可以参考借鉴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实践条件建设项目以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行业及岗位需求,以企业级生产环境和典型行业应用案例为蓝本,真正落实“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包含专业教师技术培训、教学团队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协助培育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高校教师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实战能力。


二、项目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拟设立20个项目。将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方向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培养的课程建设项目。纳智校园将为通过审批的项目提供标准的课程资源建设模板。

1.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设立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项目5项。拟支持的方向包括“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分布式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虚拟化技术等)。

2.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设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5项。“云计算”专业方向(容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架构、云存储系统、云计算应用开发、云系统运维等) ;“大数据”专业方向(大数据系统架构、NoSQL数据库、大数据应用开发、数据挖据分析、实时大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等); “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与推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图像识别、计算机语音处理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拟设立4个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和当前的产业技术热点,协助提升一线教学教师的理论及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包含专业教师技术培训、教学团队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2项。纳智校园和立项院校共同组织策划,确定培训方向、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培训周期、培训模式等事项。面向全国高校教师开展相关专业的线上、线下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教学经验分享、项目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2.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针对已开设或拟开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进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尤其支持以校企协同合作模式,在企业的协助下,培养出能够胜任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完整体系教学工作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应不少于5人。


(三)实践条件建设项目

拟设立25个项目。将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20项。拟支持的实验实训室应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突破传统实验室建设模式,具备云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进行实验实训教学。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项。拟申请的学校应以校企合作方式,与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具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满足相关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更能为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培养和实训。


三、申报条件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1.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项目。应以现有课程为基础,该课程至少已开设2年以上,不接受之前没有开课基础的院校进行该项目申报。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32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应以开设相关专业为基础,申报方有该课程的教学经历或相关课程建设能力。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48学时,实验资源通过验证,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

3.申报开发的实验课程被评为省级、市级或校级的精品实验课程建设项目将优先考虑。

4.申报开发的实验教学资源应以实际教学为依据,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及课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专业性强,实验资源质量高的课程通过项目申报。


(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1.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综合考虑申报院校在专业建设、区域影响力、组织宣传能力、培训环境、交通住宿等方面实力。

2.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设立(或拟设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教研室及教师团队,并搭建有相关专业的教科研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能力学习和训练的环境资源。

3.优先考虑与纳智校园已经有合作项目的院校。


(三)实践条件建设项目

1.院校领导大力支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开展,对获批的建设项目给予100平米以上的场地。

2.申报项目应具备云环境,并搭建符合建设要求,能满足合作专业用于教学、实验实训、创新要求,可作为企业的实践基地。

3.优先考虑引入使用纳智教学云平台作为自身实验教学平台的合作院校。

4.优先考虑与纳智校园已经有合作项目的院校。


(四)高校需指定一至两人为项目指定对接人

此外请注意:每位老师请申报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我们不鼓励多项申报。对于之前3年内已经获得同类资助的老师,我们不再接受申报,但欢迎进行错项申报,即选择申报其它未获得过该类资助的项目类型。


四、建设要求


(一)立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习题描述。

2.教师授课教案:每章节均提供PPT课件,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

3.典型教学案例: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发2个典型教学案例。

4.习题库: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并给出参考答案。试题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判断对错、综合等多种题型。每门课各类型习题总数不少于500道。

5.课程实验:提供标准模板的实验手册(包含不限于实验描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工具说明、实验环境描述)。

6.实验工具:软件工具及应用系统,需与部署的云平台版本要匹配,并配有详细的实验操作说明

7.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文档中需包含实验步骤截图,每个必需步骤带一个截图和说明,提供完整的实验操作步骤,提供实验操作讲解录屏。


(二)立项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

2.能够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和实验环境。

3.设计合理的完整培训方案。


(三)立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有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2.有相应的教师教科研平台。

3.入选团队的教师,能胜任至少2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四)立项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100平米以上,符合实验室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2.实验实训室应能满足至少50人同时上课。

3.实验实训室须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教师机等)。

4.实验室具备Internet网络功能,带宽不低于10M。


(五)立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00平米以上,能满足至少30人同时使用。

2.有相应的软件平台,具备必须的开发工具,可提供专业实训及培训。

3.合作的企业具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任一技术方向的产业背景,可为学校提供相应的产业应用案例。

4.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应提供不少于3个真实行业应用案例,以指导学生实践。(若有源代码,请给出源代码文件。)


五、支持办法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项目5项,每项支持经费3万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5项,每项支持经费3万元。

3.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二)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专业教师技术培训项目2项,每项支持经费1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提供企业的专业团队进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培训。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三)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每项支持经费1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提供专业的企业工程师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课程教学能力培训。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四)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20项。每项支持经费4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利用来自企业的专业团队多年技术积累,为申报院校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支持项目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1年。

2.拟支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项。每项支持经费4万元。

3.纳智校园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当前行业应用开展情况,为获批项目提供必要的应用案例支持,协助完成项目所需的实训案例建设。

4.纳智校园将为立项的项目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在项目开展期间保持双向沟通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5.纳智校园利用实训基地建设后的实训和培训能力,以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更广泛的专业拓展培训。


六、申请办法


(一)申报者应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http://cxhz.hep.com.cn/)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并下载《2019年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进行填写。


(二)项目申报人须在平台项目截止时间前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若有任何疑问

请致电: 18335135092(周怡丞)15510019339(焦望龙)

             15801640313(吕  鑫)13522953686(贾恩明)                  

邮  箱: zycgzh@outlook.com


(三)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于2019年9月组织专家进行申报项目评审,并公布入选项目名单。


(四)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与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签署立项项目协议书。立项项目周期为一年,所有工作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签署后一年内完成。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北京纳智校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对项目进行验收。

热门文章推荐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院枫蓝国际中心B座8层801

400-008-9962